《中国黄金报》2012年11月13日第1版:黄金:矿业复苏的脊梁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12-11-13 浏览次数:981

派出强大阵容参会,由6位演讲嘉宾分别从应对黄金行业发展瓶颈、探讨黄金货币属性回归、有效开展海外并购尽职调查、建设绿色谐矿山、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多层面、多角度,进行论坛主题演讲——

    

  11月3日至6日,在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高调亮相,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矿业投资下滑的背景下,为持续低迷的国际矿业界带来了一抹亮色,注入了新的希望。黄金,已成为矿业复苏的脊梁。

  黄金矿业投资受青睐,黄金产品受追捧,成为本届大会的重要亮点。推动黄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无疑成为促进国际矿业企稳回升的重要突破口,同时,矿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撑。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鑫在国际矿业部长及矿业高层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我国黄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正面临着重大机遇。

  宋鑫说:“一批大集团、大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中流砥柱,在国际黄金行业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黄金牛市仍将继续,并且后市有望继续走高;我国黄金市场交易活跃,黄金投资和消费增长迅速,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这些利好消息,为我国黄金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归货币属性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黄金成为投资市场上最大的热点,金价持续逆势上扬,自2007年初至2011年底,累计上涨了146%。

  随着国际货币格局经历数轮宽幅振荡,黄金的货币属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黄金的价值稳定功能、流通功能、避险功能、储备资产功能都在不断增强。

  “后金融危机时代,黄金的货币属性正在回归。”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定提出了上述论断。

  在金融危机以及后危机时代,中国黄金集团自觉承担防范金融风险的重任,主动肩负推动国家黄金战略的重任,并积极引导黄金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努力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实施大基地建设战略,走出了一条集约化开发之路,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了黄金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同时,黄金市场的发展预期和黄金价格的高位运行,促进了我国黄金产业的快速发展。金价后市有望继续走高,德意志银行已经将明年的黄金价格预期上调至2113美元/盎司。而且随着黄金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迅速,我国今年将有望超过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

  在黄金投资“热”的同时,还需要时刻清醒、理性地发现黄金产业面临的挑战,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鑫认为,欧债、美债危机仍未解决,全球市场需求不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黄金行业的发展;同时,全球一些国家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物价指数攀升,人力资源成本上涨,勘探和开发成本增加;黄金企业生产效率偏低,单位矿石物能耗大,资源综合回收率低,安全环保任务加重。

  对于当前我国黄金产业发展的瓶颈,宋鑫给出了相应的解答。他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黄金行业应当在服务国家整体战略中,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将行业、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实现紧密结合;继续加大力度占有国内外黄金资源,依靠科技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挖掘市场潜能,鼓励和引导民众理性投资黄金,实现‘藏金于民’。”

  

  强化尽职调查,降低海外风险

  今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主题为“携手应对、共促发展”。徐绍史提出,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关键时刻,更需要国际矿业界紧密团结起来,携手应对困难和挑战,推动全球矿业的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黄金矿企的国内并购,在整个矿业并购中占据了较高的比例,但是,我国黄金矿企的境外并购项目数量和额度,却出现了大幅下滑。

  海外矿业并购不但专业而且综合性强,风险大、陷阱多、涉及面多、不确定因素多,非常难把控。海外投资的种种风险,成为我国黄金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芥蒂。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海外资源开发部经理童军虎介绍说:“分析我国很多企业海外矿业并购并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对国际政治、国际矿业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不够透,冒然出手并购,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

  童军虎提出,海外并购尽职调查需要注意的重点,应该包括验证资源量、储量、品位、回收率等指标;考察和项目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等硬件设施;以及投资环境、宗教及文化、矿业法、土地法、环保法、劳工法、税收和外汇管制等。

  他说:“并购前的全面尽职调查非常重要和必要,只能强化不能省略,否则将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绿色的、和谐的、综合的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解决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中国黄金集团乌山项目能否成功的决定性指标。

  在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绿色矿山建设”分论坛上,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占国,介绍了在世界高纬度地区、低品位矿山开发和草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出的成功经验。

  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高端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全新定位,精细化、精准化、精益求精的科学管理,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全面构建起了矿山发展的新模式,被业内称之为“乌山模式”。

  赵占国认为,乌山项目集聚了国内、国际多项领先技术,创下了单体矿山应用高技术之最,创造了6项国内领先、4项世界先进纪录,正是通过科技创新,乌山项目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

  同时,通过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封闭式储矿堆,封闭式皮带廊等一系列环保措施,真正实现了矿山的“本质环保”。

  乌山项目的示范效应,还在于和谐矿区建设的成功。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仁照,在“和谐矿区建设”分论坛上表示,处理好矿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涉矿群体利益,以及矿山所在地区发展等问题,是矿山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地和谐型、员工幸福型、发展持续型等“五型”新矿区建设,是乌山项目创造的和谐矿山建设的新模式。

  周仁照说:“采用‘征、迁、租、补’的方式,在矿区周边设立封闭区和缓冲区,彻底解决了矿山生产带来的影响;优先安排牧民及子女到企业就业,保证了牧民稳定的经济来源;通过劳务用工、定点帮扶、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周边牧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活改善;通过实施‘养老保险、助学助教、创业致富、生活改善、文化融合、爱心传递’六大惠民工程,让地方百姓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极大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此外,资源需求的强劲增长,矿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资源不可再生,使得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成为当前矿业新发展的最强音。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志刚,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政策”分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低品位资源得到利用,金矿边界品位由原1克/吨~1.5克/吨降低到0.5克/吨~1克/吨,仅此一项,就使保有资源量增加了近300吨。”

  杨志刚说:“2010年~2011年,我们列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13个,资金总投入为6.5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每年可多回收黄金近3吨,多回收铜近4万吨;而且,通过降低品位、加大探矿等措施,可增加资源储量金30多吨,铜20多万吨。”

  这些成绩充分显示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成绩。